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线路 > 正文

琉璃河遗址新发现“夯土建筑”基址

  • 2021-04-06 16:26: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夯土建筑上可见至少四层人类活动面,墙体可见修补痕迹;出土了粟、黍、小麦、大豆、大麦等大量炭化植物种子……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被誉为“北京城之源”的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新发现了等级较高的夯土建筑基址并出土、采集出数百件文物。新发现不但印证了文献中关于“周初封燕”的史实,更为研究早期国家治理水平和等级制度提供了新的材料。

琉璃河遗址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是西周时期燕国的都城和始封地,现存西周时期的夯土城墙、城内遗存和墓葬区。琉璃河遗址距今逾3000年历史,是目前北京地区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源头,被誉为“北京城之源”。1988年,琉璃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19年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北京市文物局组织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重启了新时代琉璃河遗址的考古与研究工作。

近日,《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2035年)》正式发布,遗址核心区村庄搬迁腾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琉璃河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也取得了重要成果,首次在城内发现结构清晰、内涵丰富的成规模夯土建筑基址。

昨天在琉璃河遗址最新发现的一处城内西北侧成规模夯土建筑考古发掘现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王晶介绍,这处夯土建筑目前揭露范围东西长约28米,南北长约26米。其夯土基础最厚处达1.62米,为分块逐层夯筑,夯层厚约8至12厘米,夯筑质量较好。夯土基础之上保存有多组墙体和若干柱洞,墙体最高处残存0.91米,厚约0.4米,柱洞大小不一,使用方式不同。夯土建筑上可见至少4层人类活动面,墙体也可见修补痕迹,可知该基址历经至少4次废弃、再利用行为。基址建造年代不早于西周早期,废弃年代不晚于西周晚期,时间跨度较大。这一夯土建筑基址结构明确,层次清晰,对于研究早期建筑工艺、建筑结构和遗址兴衰具有重要价值。

现场还展示了2019年以来考古工作出土、采集的青铜环首刀、骨器、陶器等遗物。王晶特别展示了一组从土层中发掘出的植物种子。“我们考古队利用科技考古手段,对发掘出土的自然遗物开展了植物考古分析,出土了大量炭化植物种子,包括粟、黍、小麦、大豆、大麦等,这些都反映出琉璃河先民以粟、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据了解,近年来考古工作出土、采集出了青铜环首刀、铜箭镞、玉玦、绿松石及石器、骨器、陶器等遗物数百件,陶片两万余片,表现出本地燕文化、周文化和商文化多种文化因素特征。

据了解,2019年,重启新时代琉璃河遗址的考古与研究工作后,考古队在遗址内搭建了三维测控网,建立起琉璃河遗址考古信息系统。对遗址核心区和墓葬区开展了大面积的区域调查和系统勘探,新勘探出各类型遗迹数百处,进一步厘清了城址区的空间结构,大大加深了对墓葬区分布的认识。考古队还对城内的小型地面建筑、居址等进行了发掘,对城址南侧大石河摆动范围进行了调查,系统认识了大石河摆动对南城墙造成的破坏。

王晶表示,琉璃河遗址本次新发现的夯土建筑基址等级较高,符合西周早期诸侯国的等级地位,不但印证了文献中关于“周初封燕”的史实,更为我们研究早期国家治理水平和等级制度提供了新的材料。遗物中表现出的中原旱作农业生产方式与出土器物中北方草原特征的遗物,共同体现出琉璃河遗址在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是早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间的重要桥梁。摄影/本报记者 王薇

标签: 最新新闻 娱乐 热点 财经 热搜

推荐阅读

深耕“农家乐”需下“苦功夫”

农家乐作为乡村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因其乡村特色的饭菜、朴实的待客及物美价廉的消费,一直颇受消费者欢...

山东青岛:千亩樱花“惹人醉”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杨家山里片区,上千亩樱桃花近日相继开放,如同云霞弥漫在山间。村庄错落有致...

重庆:郁金香绽放迎客

连日来,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商街10余个品种的60万株郁金香竞相绽放,吸引游客前来赏花观光。记者:唐奕

北京推出清明节红色主题游线路

在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来临之际,3月3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缅怀·踏青为主题,推出26条漫步北京清明...

踏春正当时 周边游热度攀升

人间四月芳菲尽,正是踏春好时光。清明小长假和五一假期将临,不少消费者身未动,心已远,早早着手规划...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旅游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