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种下小芦笋 走上致富路

  • 2022-04-19 08:27:04 来源:新甘肃

近日,位于古浪县五道沟万亩戈壁农业示范基地,古浪县李开奎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开奎和务工群众正在进行芦笋的分拣工作。在他种植的一座座芦笋大棚里,一垄垄盛产期的芦笋芽破土而出,根根翠绿鲜嫩,长势茁壮喜人。

工人们正在收割芦笋嫩茎。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周光耀 摄

当下正值芦笋上市时节,合作社种植基地的130余个大棚生机盎然。工人们手持小剪刀熟练地收割着高度合格的嫩茎,然后分选、裁切、打包、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阳光新村的张晓霞因为照顾两个孩子上学,不能外出打工,每天在这边务工,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活也不累,让她干劲十足,如今采收、分拣她都是一把好手。“为了照顾孩子,远处去不了,这边离家近一点,这边的活也不太累,工作待遇也可以。”张晓霞说。

工人们正在裁切芦笋。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周光耀 摄

据了解,古浪县李开奎农牧专业合作社从在2020年接管了30座芦笋大棚后,经过不断摸索,种植的芦笋品质越来越好,去年又增加了100座大棚。如今合作社已在五道沟、六道沟、为民新村种植芦笋130多座大棚,盛产期棚均纯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芦笋,又名“石刁柏”,富含叶酸、核酸、硒等微量元素,一次播种可出笋采收10年以上,每年可采收多茬,管理要求也不高。古浪县的沙质土壤种植出的沙漠芦笋,因偏旱土壤和早晚温差大等特殊的自然气候环境,根系更加发达,茎体品相和口感也更佳,也因此更受市场欢迎。

古浪县李开奎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开奎说:“2020年我从别人的手里接过来30个棚种植芦笋,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一带。最近的用工基本上每天都在20人左右,包括剪笋、分拣、打包装,还有其他的一些农活。我打算今年七八月份还要定植六七十个棚。”

李开奎正在铺设滴灌。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周光耀 摄

种植芦笋不仅是李开奎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古浪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沿沙产业的大胆尝试。本着“产业多元化、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大力扶持推广特色种植产业化发展,确保实现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助力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周光耀

标签:

推荐阅读

种下小芦笋 走上致富路

近日,位于古浪县五道沟万亩戈壁农业示范基地,古浪县李开奎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开奎和务工群众正在...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18日上午,甘肃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兰召开,会议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发布 我省3所高校25人入选

日前,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发布了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各学科最具全球影响力的4701名中...

4月16日甘肃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

据甘肃省卫生健康委通报,4月16日0—24时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公布如下:本地疫情:4月16日0—24时,...

酒泉三大运营商为着陆场搜救通信提供保障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酒泉联通、酒泉移动、酒泉电信三大运营商打造...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旅游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