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热门看点:熔炼车间里的“炉火青春”

  • 2022-06-22 06:02:28 来源:新华社

熔炼车间里没有胖子,因为这里的“热辣”让西北正午的酷暑都逊色三分。


(资料图)

密闭鼓风炉旁,刺耳的噪音震耳欲聋,滚滚热浪席卷而来。安全帽和防尘口罩的防护下,张晓平从观察口盯着炉内的情况,汗水早已浸湿了他的衣裳。

6月15日,张晓平在熔炼车间内进行检查。新华社记者崔翰超 摄

45岁的张晓平是甘肃省白银市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冶炼厂熔炼车间调度室调度长,别人都叫他一声“张师傅”,而他还有一个特别的外号“行走的测量仪”。

这个称呼来自他的一双“火眼金睛”,可以只靠双眼便确定炉温。由于炉内高热高压,一般的测量仪无法放入,只能靠双眼来观察炉温,这一绝技来自他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

张晓平的父辈便是工人。小时候嚷嚷着要跟父亲去矿区的他,在2000年进入熔炼车间工作,从此轰鸣的机器与阵阵热浪便常伴左右。辛苦的工作,严苛的环境,“连轴转”成为常态,甚至有时连年夜饭也吃不上,这让刚从学校来到厂里的张晓平一度产生放弃的想法。

“当时父亲和师傅们告诉我,我们是为了国家建设而工作,受点苦没什么。”张晓平躁动的心最终安定了下来。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自从那时候开始,张晓平就用青春守着那燃烧的炉火,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张晓平“炼”就了自己的不平凡。

除了“火眼金睛”,张晓平还与同事们共同钻研,开发出一套被称为车间生产“独门秘籍”和“制胜法宝”的先进操作方法,让鼓风炉的使用寿命从原来的不到10个月提高到24个月。

从进厂时的“小张”到今天的“张师傅”,张晓平始终对工人的身份感到自豪:“工人是为国家搞建设,为社会创造价值。”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工人的奉献精神和自豪也传给了新一代工人。

6月15日,张晓平在熔炼车间内工作。新华社记者崔翰超 摄

28岁的技术员陶乃兴2016年毕业后从云南来到车间工作。刚离开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让他一时间难以适应。

“一开始也迷茫,有很多同学都转去了其他行当。”陶乃兴工作不久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但在张晓平和其他老师傅的鼓励下,陶乃兴才决定坚持下来。

如今的陶乃兴已经成为负责工艺技术、生产安全等环节的技术员。技术上他不断钻研,生活上他已经融入了熔炼车间这个大家庭,他身上也有了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人这一生必然要经过炉火的熔炼,才能去杂存精。”张晓平说。他的眼里映射出炉火,那火苗随着心脏而跳动。

记者 崔翰超

标签:

推荐阅读

热门看点:熔炼车间里的“炉火青春”

熔炼车间里没有胖子,因为这里的“热辣”让西北正午的酷暑都逊色三分。密闭鼓风炉旁,刺耳的噪音震耳欲...

【播资讯】手绘长图|“画”说伏羲文化,看你了解多少

说起“伏羲”大家肯定不陌生无论是神话电视剧还是故事书或多或少都会提及他的名字但说起伏羲文化大部分...

观焦点:2022(壬寅)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6月22日在天水市举行

羲皇故里陇山含翠渭水流韵2022(壬寅)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6月22日在天水市举行6月22日上午9:00...

天天资讯:金塔胡杨林冲刺“5A级”

6月17日,金塔县召开胡杨林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动员大会,标志着金塔县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向...

今日关注:处罚2590万元! 甘肃完成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阶段性任务

6月20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甘肃省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已顺利完成第二阶段任务。截至5月...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旅游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