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全球新资讯:人报甘头条 | 甘肃武山:荒田变沃野 地畔话丰收

  • 2022-08-12 21:10:1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资料图)

近日,在海拔2500米的武山县高楼镇独岭村春小麦连片种植示范区,联合收割机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来回驰骋,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金黄的小麦被一颗颗收入“囊”中,现场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高楼镇独岭村村民正在收割小麦

“谁能想到,一年前这片麦田还是灌木齐腰、杂草野长的撂荒地,今天就变成‘粮仓’了!”示范区种植户包付宽高兴地说,根据目前的收割情况来看,每亩产量可以达到500斤以上。

走进高楼镇玉林沟,放眼望去,南北两山满山墨绿,一排排全膜玉米叶片植株健壮,长势喜人。正在地头查看长势的武山县程成饲草有限公司负责人程红娥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公司流转了撂荒地八百多亩,其中500亩用于全膜玉米种植,丰收在望。”

在榆盘镇徐黄村万寿菊产业园里,金色的万寿菊珍珠般散落在山野,人们穿梭于花海间忙着采摘。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复垦撂荒地更好地创造效益,当地在今年新整治的800亩撂荒地里种上了万寿菊,目前迎来了丰收季。

榆盘镇徐黄村万寿菊喜获丰收

近年来,武山县针对耕地撂荒原因,精准施策,科学发力,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加强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灌排水、输配电等基础设施配套,耕作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沉睡”多年的撂荒地重新焕发了生机。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整治10.98万亩,整治完成率为97.86%。

如何让土地持续助农增收?武山县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积极参与耕种,并结合各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大力推广全膜玉米、脱毒马铃薯、优质小麦等传统作物和中药材、万寿菊、藜麦等特色作物的种植,昔日的撂荒地真正变成了“保粮田、幸福田”。

标签:

推荐阅读

全球新资讯:人报甘头条 | 甘肃武山:荒田变沃野 地畔话丰收

近日,在海拔2500米的武山县高楼镇独岭村春小麦连片种植示范区,联合收割机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来回驰骋...

天天热门:留抵退税助企纾困效果明显 二季度全省享受留抵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1%

记者从省税务局获悉,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实施以来,我省税务部门积极推动留抵退税政策全面落地,1月1...

世界通讯!兰州空战,不可磨灭的反法西斯战争记忆

立秋刚过,黄河岸边绿意正浓。兰州市邓家花园里,葱茏的树木掩映着一座建于81年前的合葬墓。抗日战争全...

全球最新:省药监局公布36批次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医疗器械产品

近日,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医疗器械产品抽检公告。药监部门这段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对医用外科口罩...

天天观热点:考古新进展:锁阳城遗址内的塔尔寺建于隋唐

锁阳城遗址甘肃省文物局供图8月11日,记者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近日,根据考古证据证实,世界文化遗产点...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旅游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