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环球关注:甘肃漳县:秸秆做饲草 变废为宝促增收

  • 2022-10-26 20:07:45 来源:科技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眼下,在甘肃漳县马泉乡马泉众晟养殖合作社基地,今年新建成的草畜一体化养殖场里堆满了青贮玉米和小麦秸秆粉碎的草饲料。

“以前玉米小麦秸秆秋收后要么焚烧要么堆在房前屋后腐烂掉,现在做加工后可以用来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罗兰蕤告诉记者。他目前已收购了一千多吨草饲料,收购后通过简单地加工制成饲料,不但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增加种植户收入。

记者从罗兰蕤与农户签订的收购合同中了解到,小麦秸秆每吨约150元,青贮玉米秸秆每吨可达到350元,在为牛储备充足饲料的同时,也“鼓”了村民们的腰包。

秸秆青贮或碾丝粉碎转化制作成饲料,昔日的“草堆堆”变成“钱摞摞”,成为种植、养殖、加工农户的香饽饽。罗兰蕤用青贮玉米和小麦秸秆粉碎加工的草饲料对马泉乡成斌玉夫妻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成斌玉夫妻经营牛羊养殖已有八个年头了,在各项惠民政策的帮扶下,他们的养殖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每年喂养需要的饲料成为一大难题,秸秆回收加工的饲料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喂养一头牛需要3吨青贮草,1吨麦秆饲料,每年需要大约500吨秸秆饲料。用秸秆作为饲料,成本低,见效快、无污染,肉质好、营养丰富,保存时间长,是牛的最佳口粮之一,育肥肉质鲜嫩效果非常好。”在成斌玉夫妻经营的牛羊养殖场内,她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优质的饲料给成斌玉的养殖业带来了好的收成,她告诉记者,一头体格肥大的牛可卖到两万五千元左右,小牛能卖一万三四千元。谈到牛的出栏情况,成斌玉说:“合作社的牛预计一年出栏五十多头,年收入可达到八十多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附近的50多户农户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每户每年增收五六千元以上。

养殖业风生水起的成斌玉还有个想法,就是要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为“想养牛、能养牛、会养牛、养好牛”的新时代农民。

如今,甘肃省漳县秸秆综合利用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香饽饽”。今年,全县主要农作物秸秆的产生量每年大约10.2万吨,可收集量8.6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不仅从源头上“根治”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病根”,还使得秸秆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子。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李淑娟 魏彩云

标签: 变废为宝

推荐阅读

环球关注:甘肃漳县:秸秆做饲草 变废为宝促增收

眼下,在甘肃漳县马泉乡马泉众晟养殖合作社基地,今年新建成的草畜一体化养殖场里堆满了青贮玉米和小麦...

平凉华亭:云海遇深秋 大地泛金黄

关山景区层林尽染白云飘飘,秋高气爽。本网记者宋芳科通讯员刘自峰李洁深秋时节,位于平凉华亭的关山大...

【天天聚看点】2023年我省艺考大纲发布

省教育考试院10月24日晚发布《2023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大纲》,明确航空服务统考取...

科技之光照亮生态之路——高台县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

近日,科技部公布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高台县位列其中,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

环球即时:平凉华亭:“丰”景这边“独”好 激“活”产业新动能

时下正是中药材收获的季节,走进华亭市上关镇磨坪村独活种植基地,一派热闹景象映入眼帘,只见十几个村...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旅游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