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墩峡景区景观,该景区位于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资料图) 大墩峡景区供图
冬日,西北山区寒风凛冽。走近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的大墩峡,往日流水潺潺的河流凝结冰柱,宛如一条“玉带”盘绕奇峰之上,在霓虹灯照射下,颇有仙境之感。近些年,随着“西北游”的兴起,曾一度“无人问津”地区,成为“宝藏”之地,让都市人携家带口前来“探宝”,体验民族风情。
地处甘肃和青海交界处的积石山县,也是黄土高原到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据史料记载,当地是“大禹治水的源头”。该县居住着2万多名保安族人,占全国保安族总人口的95%以上,是全国唯一保安族聚集地。
(资料图)
33岁的大墩峡景区负责人白小贤,对当地历史如数家珍。他介绍说,当地民族文化、黄河文化、夏禹文化等多元文化相融交汇,加之独特的地形地貌,使其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文旅资源。
图为保安腰刀。(资料图)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据有关专家考证,大墩峡峡谷内不乏有南方草木,如“红桦”“华山松”等全国少有的植物物种。此外,大墩峡主景区由4条峡谷组成“Y”字形,河流、瀑布均在奇峰之间,特别是弯架瀑布、中嘴瀑布,格外惊险刺激。
“近些年,受灾害等因素影响,关闭时间较长,但也有年游客量120多万人次的亮眼成绩。”白小贤认为,之所以景区人气爆棚,背后还有保安族风土人情的加持。
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梅坡、甘河滩三个村庄,是保安族民众聚集区,被称为“保安三庄”。大墩峡景区便与“保安三庄”山水相连。
在大墩村游客接待中心,民族小吃、服饰、手工艺品整齐摆放,等待游客选购,这也让世代农耕为主,兼顾畜牧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之一的保安腰刀便是最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安腰刀第四代传承人马尕主麻介绍说,昔日,一把腰刀要经过80多道工序,纯手工打制,花费数周甚至数月。
如今,在官方成立的工坊内,打磨、抛光等工序可由机器完成,缩短制作时长。马尕主麻对比今昔保安腰刀的功能说,自卫属性的腰刀,随着家宴待客之道的兴起,成为“厨房好物”。
马尕主麻透露,现阶段,已联合高校设计出“文创版”保安腰刀,让其成为挂件、手链等文旅产品元素之一。目前,正在解决打造和制作技术等难题。
此前,在甘肃文旅部门梳理推荐的“花儿临夏”6条精品旅游路线中,积石山县在“黄河文化研学游”“太子莲花生态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路线中,是节点地区。
艾庆龙 韩玉良
标签: 民族风情
图为大墩峡景区景观,该景区位于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资料图) 大墩峡景区供图冬日,西北山区寒风凛...
11月14日14时30分,一列满载有3000吨玉米种的农资专列,驶出甘肃省张掖铁路货场,这是今年甘肃省发出的...
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11月14日电近年来,甘肃天水公安不断升级完善天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三强四...
“高原生态旅游第一藏寨”尕秀村。(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韦德占摄)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
【解说】近日,在甘肃敦煌第四中学,印有敦煌壁画元素图案的新校服让人眼前一亮。校服以深蓝色为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