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甘肃武都:140万株油橄榄高接换优 “老树焕新”扩面增效

  • 2023-04-28 10:01: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连日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两岸的山坡上,果农对油橄榄进行高接换优。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7日电 (刘玉桃 高展)连日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两岸的山坡上,果农拿着工具,修剪油橄榄树枝,嫁接新品种。“每年的春季是油橄榄高接换优最适宜时期,随着气温慢慢回升,树体的汁液开始流动,这时候嫁接成活率最高。”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赵海云说。


(相关资料图)

武都区于1975年引种栽培油橄榄,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成为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如今,武都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油橄榄种植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四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油橄榄之乡”。

在合适的光滑砧木部位,用嫁接刀从上而下斜切一刀深入砧木木质部,嫁接面长3厘米至4厘米,持刀削接穗,穗长5厘米左右,上端留1或2对芽,在距芽点0.5厘米处下刀,一面长一些,一面短一些。赵海云介绍说,高接换优“腹接技术”采用高位截头,断面小,容易愈合,在主干和主枝上采用螺旋多点位嫁接,可增加树木内外膛的枝量,快速形成树冠。

图为武都区油橄榄技术人员赵海云修剪油橄榄树枝。 高展 摄

走进武都区外纳镇锦屏村,村民赵志罡正在地里修剪橄榄树,当年赵志罡的父亲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油橄榄,因为大部分是老品种,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一般。近些年,赵志罡通过嫁接改良品种后,保守估算1亩地能增加1000元收入。

“这里的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橄榄种植。在技术人员帮助下,我们对村上的橄榄树进行品种改良,高接换优,结出的橄榄果产量高,品质好,橄榄果不愁卖,回报高。”赵志罡说。

近年来,武都区把推动经济林特色产业扩面增效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全链条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特色山地农业,通过建园区、强基地、延链条、育主体、树品牌、促销售、提效益等措施,加快推进特色山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2023年是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武都区按照省市关于经济林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要求,将全区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细化,有关部门理清短板弱项,分析差距劣势,强化工作措施,重点在基地扩面、良种繁育、高接换优、示范点打造上下功夫,确保全区经济林特色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图为航拍武都区正在进行高接换优的油橄榄。 高展 摄

赵海云介绍说,今年武都区将完成油橄榄嫁接换优140万株,培训以油橄榄嫁接换优为主的技术人才650人,培训农民0.65万人次,并对8万亩低产低效油橄榄园进行改造。

2022年,武都区油橄榄面积达57.6万亩,约占全国、全市面积分别为43%、63%;鲜果产量4.6万吨,生产特级初榨橄榄油6200吨,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综合产值达28亿元,带动27个乡镇320个村约4.5万名种植户增收,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

标签:

推荐阅读

甘肃武都:140万株油橄榄高接换优 “老树焕新”扩面增效

连日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两岸的山坡上,果农对油橄榄进行高接换优。 高展 摄中新网兰州4月27日

全球焦点!如诗如画,“如意甘肃”文艺演出惊艳亮相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

“如意甘肃”文艺演出精彩亮相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冯乐凯拍摄)新甘肃...

全球微头条丨甘肃张掖发现大面积土林地貌 集中反映祁连山地质变迁历史

央广网张掖4月26日消息(记者邸文炯)4月25日,记者从甘肃省张掖市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举办的发布会上获悉,

走进这里的村子,看见5000年前的美

时下,走进临洮县洮阳镇马家窑村,一幅幅彩陶图案喷绘在宅院墙面,房前屋后的墙体上镶嵌着彩陶,村广场中央

张掖发现大面积土林地貌 最佳观赏点位于七彩丹霞景区|天天报道

4月25日,我省张掖市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举办发布会宣布张掖发现大面积土林地貌。张掖土林地貌主要集中在该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旅游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