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全球观察:新华访谈|大漠绘丹青

  • 2023-04-29 14:12:35 来源:新华社

风传花信 春阳煦暖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内


(资料图片)

叶子沙沙作响

林场鲜花怒放

然而

40年前

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茫茫荒漠

1

“八步沙八步沙 出门八步就是沙”

这是“八步沙”名字的由来

也是人们对于这里曾经最深最痛的印象

八步沙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

是古浪县人与沙漠抗争的最前沿

每年沙尘季

从沙漠深处刮来的黑沙暴遮天蔽日

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

1993年

一场黑沙暴甚至在这里夺走了23条鲜活的生命

2

“吃在八步沙、住在八步沙,死了也要埋在八步沙”

苦沙久矣但不甘心将世代生活的家园拱手让给沙漠的八步沙人

没有放弃自己的家园

20世纪80年代初

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

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

“六老汉”联户承包了八步沙

踏上了与沙漠顽强抗争的漫漫征程

他们“吃在八步沙、住在八步沙,死了也要埋在八步沙”

成为了八步沙的第一代治沙人

3

“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死”

郭万刚

是“六老汉”之一郭朝明的儿子

作为第一代治沙人的后代

1983年

他辞掉了原本供销社的工作

接过父辈治沙的铁锹走上了艰苦的治沙路

他因地制宜独辟蹊径

在林场附近打机井 开垦荒地

发展集体经济

贴补造林费用

“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

渐渐地

一个乔 灌 草结合的荒漠绿洲

在八步沙延伸开来

4

构筑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廊”

在两代治沙人的接续努力下

一条防风固沙绿色长廊就此形成

截至目前

古浪全县风沙线后退了30余公里

八步沙绿了

治沙的人却老了

当初的“六老汉”约定

每家必须有一个“接锹人”

2016年秋季

郭万刚的侄子郭玺也加入了林场

同来林场的大学生一起

成为了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

5

绿进沙退 三代人将“治沙经”谱写成“致富曲”

有了新鲜血液的加入

八步沙林场的“治沙经”变成了如今的“致富曲”

在河西走廊沙漠沿线“传经送宝”

带领周边农民共同参与治沙造林 脱贫致富

大漠生花 草木成荫

这曾是郭万刚和他的前辈们无数次梦想的场景

如今

接过前辈铁锹的治沙人

正继续用奋斗

描绘着心中的那片丹青绿洲

标签:

推荐阅读

全球观察:新华访谈|大漠绘丹青

风传花信春阳煦暖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内叶子沙沙作响林场鲜花怒放然而4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

甘肃省见义勇为“1+7+1”融媒体矩阵正式上线

启动仪式现场。人民网记者王文嘉摄人民网兰州4月27日电4月27日下午,甘肃省见义勇为“1+7+1”融媒体矩阵...

“开门红”,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大会成果喜人

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大会在张掖举办。(图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冯乐凯拍摄)新甘肃客户端张...

经参调查|“保特色”“重规范”可否兼得?——从兰州拉面“立法”看促进地方特色小吃发展

前不久,《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条例》列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调研项目。“一碗面为...

酒泉新观:“风电走廊”变“新能源基地”,何以“风光无限”?-天天热头条

2022年8月20日,敦煌光电产业园区内,万余面定日镜酒泉新观:“风电走廊”变“新能源基地”,何以“风光...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旅游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