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多元产业绘就甘肃漳县“康养”色彩

  • 2023-05-09 20:59:53 来源:科技日报

漳水潆洄,山峦叠翠。五月,在甘肃漳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农业产业园内,一座座木耳大棚鳞次栉比,一朵朵木耳沁香诱人;肥沃的土地上,一道道顶凌膜覆盖的当归、黄芪整齐划一,药香浓郁;加工车间,一颗颗小小的沙棘果摇身一变,身着华装被销往全国各地……

“生态绿”浸染产业发展“底色”

家住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贵清山脚下的杨新巧此时正在打扫客房。五一“假日经济”给她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自家的农家乐每天接待一批又一批游客,座无虚席。这几年,她靠着绿水青山吃上了“生态饭”。她说:“生态好,风景美,游客越来越多,吃住一条龙,我家吃旅游饭9年了,土坯房变成楼房,日子越来越好。”


(相关资料图)

漳县依托绿色优势,围绕“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的思路,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园区,加快药材、蔬菜、牡丹、黑木耳等富民产业。“三岔的黑木耳、武阳的韭菜、盐井的黄瓜、武当的小麦、大草滩的当归、殪虎桥的乌龙头、东泉的苗木上北京……”说起漳县绿色生态农业,一段顺口溜从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汪肆嘴里脱口而出。

“以前的竹条大棚,棚里温度不高导致产量较低。现在我们建的钢架大棚,不仅种植起来方便,产量也提高了,收益比以前好多了。”武阳镇柯寨村农户李银香说。武阳镇位于漳河川区腹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这里出产的韭菜叶宽茎厚、色泽鲜嫩、口感辛香、营养丰富,颇受市场欢迎。漳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在董家庄、新庄门、柯寨3个村建成韭菜大棚8000多座,亩产量达4000公斤以上,亩产值超过1.4万元,韭菜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科技蓝”赋能产业升级“彩色”

在甘肃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放眼望去,成片的蔬菜大棚纵横有序,在大地上拼出了一块“绿色版图”。走进种植大棚,温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一行行挂满枝头的西红柿红得喜庆、黄得耀眼,个个圆润饱满,工人们正忙碌着打岔、采摘、分拣、装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科技创新为我们的产业园注入了新活力,通过复制山东寿光高端农业模式,以发展高端口感类高原夏菜为支柱产业,并围绕漳县全域旅游,建设集种植、观光、研学、采摘、农产品加工中心、冷链仓储物流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漳水润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部经理雒连明高兴地介绍。

甘肃省漳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深入挖掘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动能,让农业生产更显“科技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走进甘肃漳县三岔镇食用菌研发基地,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排排菌棒整齐划一,一朵朵木耳肥厚光亮、长势喜人,漳县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市领军人才陈海龙正在仔细检查吊带大棚建设情况。

近年来,陈海龙带领团队全面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打造出漳县黑木耳“金花池”品牌,培育的夏黑葡萄获得中国葡萄产业科技年会鲜食葡萄大赛金奖,打造出了名副其实的“甘味”品牌。目前,基地吸纳农村劳动力500余人,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李淑娟

标签:

推荐阅读

多元产业绘就甘肃漳县“康养”色彩

漳水潆洄,山峦叠翠。五月,在甘肃漳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农业产业园内,一座座木耳大棚鳞次栉比,一朵朵木

“定西宽粉”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_当前简讯

定西宽粉。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蔡文正)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定西宽粉行业协会...

乡村振兴 | 拿奖牌 评职称 苹果树下“新农人”

新华社兰州5月9日电五月,苹果花正繁,“金牌果农”杨文辉正在新栽的苹果矮砧密植林里疏花。“现在果农...

每日短讯:2023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布 甘肃11个项目入选

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2023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其中,甘肃省2个国家级现

从防沙治沙到端上“生态饭” 武威民勤探索治沙又致富的双赢“密码” 世界新动态

进入5月,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武威市民勤县东湖镇青土井沙产业示范基地3万多亩沙生药材锁阳、苁蓉迎来丰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旅游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