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甘肃两当:秸秆“变”松茸 环保又增收

  • 2023-05-15 19:00:47 来源:中国发展网


(相关资料图)

近日,记者走进甘肃两当县站儿巷镇的赤松茸种植基地内,一朵朵有着红棕色菌帽、白色菌柱的赤松茸,在小麦、玉米等秸秆铺成的“温床”里悄悄“探”出头来,东一簇、西一丛,长势喜人,散发着浓郁的菌香。

“我总共种植了25亩赤松茸,亩产量可达3000斤左右,除掉种植成本,一亩地纯收入接近6000元。”种植户景光明介绍,站儿巷镇气候、温差等各方面很适合种植赤松,2019年开始试种,因管护得当,第一年就取得了可观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经过4年多的时间,赤松茸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5亩扩大到25亩。

通过发展赤松茸产业,不仅村集体经济有了可观的收入,不少村民也能够从中获利。谈到今年的收入,村民白淑霞笑得合不拢嘴。“种植了8亩赤松茸,现在市场价是8元一斤,除掉成本,今年预计能挣4.6万!”

据了解,两当站儿巷镇今年总共种植赤松茸163亩,目前已全面进入丰产期,预计全镇产量能达45万余斤,纯收益可达97万元!

“赤松茸长势良好的秘诀,就在于秸秆分层覆盖技术。”景光明表示,基地致力于打造生态循环新模式,利用秸秆、稻壳、玉米芯等作为赤松茸保暖的“稻草被”,不需要施任何肥料,接近野生生长条件,既杜绝了焚烧秸秆、稻壳等带来的空气污染,菌渣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同时,有力保护环境,促进村民增收,探索走出了一套“护生态+富村民”的双赢方案,为当地注入了新的产业活力。

记者张云霞 王斌

标签:

推荐阅读

甘肃两当:秸秆“变”松茸 环保又增收

近日,记者走进甘肃两当县站儿巷镇的赤松茸种植基地内,一朵朵有着红棕色菌帽、白色菌柱的赤松茸,在小麦、

当前快讯:甘肃武都区“万象杯”旅游民宿设计大赛圆满收官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三城五地”,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培育...

甘肃敦煌:工匠村里的艺术传承 天天热头条

5月11日,学员在位于敦煌市的莫高里工匠村学习雕塑技艺。近年来,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里工匠村将文化研

虚实之间:古老敦煌的数字新体验-天天热门

如果你对敦煌莫高窟的印象还仅仅是古老神秘,那你值得了解更多。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敦煌研究...

每日热闻!甘肃甘南唐卡“守艺人”:40余年只做“一件事”

“对一个唐卡画师来说,画唐卡就是每天生活的全部。从天亮开始画,一直到晚上睡觉前,还在想着关于唐卡...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旅游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景点